作为一个被打鼾困扰多年的“资深患者”,我曾经历过无数个尴尬又痛苦的夜晚:和朋友出差同住酒店,半夜被对方“你打呼震得我耳鸣”的吐槽惊醒;自己独居时,也常因喉咙干涩、呼吸不畅突然醒来,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为了治打鼾,我试过塞鼻贴、戴口腔矫正器,都收效甚微,直到偶然遇到云触智能舒鼾枕M1,抱着“再试最后一次”的心态入手,没想到7天后,我的睡眠竟发生了惊喜的变化,下来带大家看看这台“会止鼾的智能枕头”到底有多神奇。
一、开箱:细节藏着满满贴心
触智能舒鼾枕M1包装实用且简约,除了智能舒鼾枕外,还有控制盒、电源适配器和说明书,没有复杂的附件,也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款产品使用简单,送给父母也能轻松使用。
600400mm的尺寸和家里常用的枕头差不多,套上普通枕套完全看不出区别,避免了“睡前还要摆弄一堆科技产品”的麻烦。浅灰色的针织面料摸起来格外舒服,像揉着刚晒过太阳的云朵,细腻又柔软,凑近闻只有淡淡的棉麻香气,没有廉价科技产品的塑料味。我试着用手按压枕头,能明显感觉到它的支撑感不是那种一压就塌的软塌感,也不是硬邦邦的硌人质地,手掌离开后,枕面3秒内就能精准回弹,后来看说明书才知道,这是60D慢回弹记忆棉的功劳,能贴合颈椎曲线又不塌陷。
再看细节设计,更是处处透着贴心。枕头侧面有个隐形拉链,拉合时几乎看不出痕迹,拉开后能看到内部的枕芯和气囊组件,后续清洗枕套时特别方便。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分区设计:枕头天然分成了中间5cm的仰睡区和两侧7cm的侧睡区,用手摸能感觉到侧睡区微微隆起,刚好能托住侧卧时的肩膀,不会像普通枕头那样“压得肩膀发麻”。
配套的控制盒尺寸为12321068mm,底部有防滑硅胶垫,放在床头柜上稳稳当当,不会因为不小心碰到就移位。控制盒正面有个环形LED灯带,开机时会亮起柔和的白色灯光,晚上起夜时还能当小夜灯用,细节满分。
M1的外枕套是5A级抗菌面料,官方检测报告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率高达99%,我特意用30温水机洗了一次,晒干后既不变形也不起球,贴脸睡完全没问题。枕芯还通过了SGS检测,不含甲酰胺等有害物质,敏感肌的朋友也能放心用。
二、日常使用:从“被鼾声吵醒”到“一觉到天亮”
刚把枕头铺上床时,我还带着点怀疑:这么一个看起来普通的枕头,真能止住我多年的打鼾?但第一晚的体验,就彻底打破了我的顾虑。
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11点躺下,刚把脑袋放在枕头上,就感觉到枕头轻轻“托”住了我的颈部,不像普通枕头那样“脑袋陷进去”,颈椎放松了不少。我打开手机连接好APP,选了“睡眠模式”,就慢慢闭上了眼睛。大概15分钟后,我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突然想起忘了测试止鼾功能,正想翻身拿手机,却发现自己已经快进入深度睡眠了这是我最近半年来,第一次躺下这么快就有困意。
半夜我突然醒了一次,不是因为打鼾憋醒,而是想看看枕头有没有起作用。我摸过手机打开APP,屏幕上显示“凌晨1点23分监测到打鼾1次,已启动气囊干预”,再看睡眠曲线,深度睡眠已经持续了1小时40分钟,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以前我每晚至少要被自己的鼾声吵醒3-4次,每次醒来都要喝半杯水缓解喉咙干涩,而那天晚上,我只醒了这一次,而且喉咙一点都不干。
第二天早上7点,闹钟响的时候,我竟有点舍不得起床这是我近一年来,第一次睡够8小时,而且醒来后没有往常的疲惫感,脑袋清清爽爽的,连起床气都少了很多。我赶紧打开APP看数据:昨晚总共监测到打鼾2次,干预成功率100%,深度睡眠占比32%,比我用普通枕头时的25%提升了不少。
我发现它特别“懂”我的睡眠习惯:我仰睡时打鼾最严重,枕头就会优先给左侧气囊缓慢充气,轻轻把我的头部往左侧推一点,打开气道,而且充气时的噪音特别小,只有35dB左右,比钟表的滴答声还轻,完全不会吵醒我;当我翻身侧卧时,枕头又会慢慢放气,调整到适合侧睡的高度,避免压迫喉咙。
有天晚上,我朋友来家里借宿,睡在隔壁房间。第二天早上他跟我说:“你昨晚好像没怎么打呼啊,以前在酒店住的时候,我隔着墙都能听到你的鼾声。”我笑着打开APP给他看数据:昨晚只监测到1次轻微打鼾,还没等气囊干预,我自己就翻身了。朋友看完直呼“太神奇了”,说也要自己买一个。
除了止鼾,M1的助眠功能也让我特别惊喜。有天晚上我因为工作压力大,躺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打开APP选了“助眠模式”里的“舒缓按摩”。没过多久,枕头就开始轻轻起伏,像按摩师的手在慢慢按压我的颈部和头部,力度刚好,不会觉得硌人。大概20分钟后,我就带着困意睡着了,而且那晚的深度睡眠占比达到了35%,是我这7天里最高的一次。
不过,刚开始用的时候,我也遇到了一点小问题。第一天早上醒来,我觉得脖子有点酸,还以为是枕头不合适,后来看说明书才知道,这是因为长期用普通枕头导致颈椎变形,突然换支撑性好的枕头需要适应。我试着把枕头的硬度调到1档(总共3档硬度可选),再加上睡前用APP的“颈椎放松”功能按摩10分钟,第三天脖子就不酸了。
三、APP体验:“私人睡眠管家”,操作简单又实用
作为一个“科技小白”,我以前对需要连接APP的产品都有点抵触,总觉得操作太复杂。但M1的APP,却让我爱上了“智能管理睡眠”的感觉。
首先是连接特别简单。第一次打开APP时,它会自动搜索附近的设备,点击“连接云触智能舒鼾枕M1”,3秒就连接成功了,不用像有些智能设备那样“连半天连不上”。APP的界面设计也很简洁,首页就是睡眠数据概览,包括昨晚的打鼾次数、干预成功率、睡眠时长、深度睡眠占比等,用图表展示得清清楚楚,即使是不懂数据的人,也能一眼看明白自己的睡眠情况。
点击“睡眠详情”,还能看到更细致的数据:比如几点几分监测到打鼾,干预用了多长时间,心率变化曲线等。我发现自己每次打鼾前,心率都会稍微升高一点,而M1总能及时监测到,提前干预。有天晚上,我因为喝了点红酒,心率比平时高,M1监测到后,还在APP上给我发了“饮酒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减少饮酒”的提醒,特别贴心。
“模式设置”板块里的功能也特别实用。除了基础的“睡眠模式”和“助眠模式”,还有“起床模式”可以设置早上提前15分钟启动气囊,轻轻按摩头部,帮助你自然醒来,比闹钟的刺耳铃声舒服多了。我还喜欢用“自定义模式”,比如设置“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自动开启睡眠监测”“深度睡眠时关闭手机通知”等,让枕头完全适配我的作息。
APP还有一个“睡眠报告”功能,每天早上会生成前一晚的睡眠报告,每周还会出一份周报告,分析你的睡眠习惯,给出改善建议。比如我上周的周报告显示“周三、周四打鼾次数较多,可能与当天熬夜有关”,还建议我“每天固定睡觉时间,避免熬夜”。跟着这些建议调整作息后,我发现自己的打鼾次数真的减少了。
不过,APP也有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后续能增加“鼾声录音”功能,虽然M1靠震动传感器识鼾更隐私,但偶尔听听自己的鼾声,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止鼾效果。
四、结语:打鼾星人别错过的睡眠好物
睡了7天云触智能舒鼾枕M1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终于不用再为打鼾烦恼了,也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以前我总觉得“止鼾产品都是智商税”,但M1用实际体验告诉我,好的科技产品,真的能改变生活。
它不像呼吸机那样“戴着憋闷”,也不像口腔矫正器那样“有异物感”,而是像一个“隐形的睡眠管家”,在你熟睡时悄悄解决打鼾问题;它不仅能止鼾,还能通过APP记录睡眠数据、联动智能家居,让睡眠变得更智能、更舒适。现在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躺下,感受枕头轻轻托住颈椎的放松感,早上醒来看到APP上“打鼾次数0次”的提示,那种幸福感,只有被打鼾困扰过的人才能懂。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这耳机的体验,仿佛过山车!299元的未知作品ooopusX Op.24
10-22 歌布林 -
吉祥与品质的完美结合 FEGVE 316不锈钢祥云钥匙扣
10-22 成都小米目 -
费戈竹节快拆钛合金钥匙扣: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10-22 成都小米目 -
双11四盘位NAS只要1000上下?绿联DH4300 Plus上手体验10-21 丶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