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用报告  > 你的充电器是不是快充?先实现个小目标,全场景普及18W

你的充电器是不是快充?先实现个小目标,全场景普及18W

发稿日期:2020-09-15 亿智蘑菇官方微信

早前看到小米的一篇推文,大意是讲述了有线充电从5W到120W的提升用了10年时间,虽然说无线充电近年来的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就目前的充电器这一块,依然还是有线充电器的天下。

如果说120W是有线充电的天花板,那么有线充电的入门门槛在哪里?个人感觉是18W,依据就是百元价位的入门级智能机都已经普及了18W的充电速率,如果连18W都不支持的新机,那就直接pass掉吧,所以,为了普及18W的入门门槛,入手了一块Ravpower(睿能宝)PD双口18W充电器。 

充电器的外形相对还是比较小巧的,因为比手头一款10W的充电器相比要略小上一圈,外观比较个性且有辨识度的设计算是带有iSmart标记的USB-A口,以及绿色内衬的USB-A、USB-C口了,应该是Ravpower独一份的。

可能用惯了30W、65W甚至120W的用户会认为18W太小了,能够用么,个人使用体验来讲,18W对于手头大部分设备来讲已经是最大的充电速率了,况且还有某些“五福一安”的设备不是,按照需求来,目标用户肯定不同,你要是有一台小米10至尊纪念版肯定也不会考虑这款充电器不是。

至于1USB-A+1USB-C的双口配置,有必要么,个人使用体验来讲,两种接口算是接口交替升级时的过渡,因为手头的充电线有USB-C to USB-C的,有USB-A to USB-C,还有USB-A to Micro-USB的,所以对于不同设备的不同接口以及手头多种充电线来讲,使用会方便一些。

使用USB-A口(iSmart)给支持QC3.0的18W移动电源进行充电,通过设备可见,充电速率稳定在19W左右,已经算是超出了18W的水平了,充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电压和电流基本可以稳定在9.1V和2.1A的水平。

双口同时充电基本很少用到,一般都是应个急或是不着急的时候,实际没有测过两个口是如何分配的充电速率,但可以肯定的是总功率不会超过标注的15W。

总结一下,这款Ravpower(睿能宝)PD双口18W充电器双口是拿来在办公室用,18W的最大充电速率只能算是入门级别的存在,但是对于手头设备大多在这个充电速率范围的用户来讲还是很友好的,USB-A+USB-C的双口配置也能方便一些,方方面面都还不错,大家看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二维码

关键词: 充电器 
全部评论(0
热门试用更多

1029人申请奥睿科(ORICO)Macmini M4扩展坞

1618人申请Thunderobot 雷神 V10超级电能棒

3547人申请得胜(TAKSTAR)得胜LA380W 开放式无线耳机

3026人申请丁一号G6系列双形态无线直播监听耳返

3567人申请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

热门导购更多

¥719【体验】dido Sport Watch G28 心电血压智能手表

¥2699【OLED便携式显示器】雕塑家15.6英寸4K OLED便携式显示器

¥499【Dacom】Dacom BoneBuds X1真无线骨传导运动蓝牙耳机

¥1399【舒乐氏家用折叠除皱干衣机】舒乐氏家用折叠除皱干衣机

¥2780【马克西姆巴斯克多功能锅】马克西姆巴斯克多功能锅

关注我们